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协会动态  > 公益文体
羊盟培训回顾 | 疫情下,设计公司更要学习这些课程
发布时间:2020.07.03        查看次数:876

羊城设计联盟致力于打造南方设计高地作为南方设计高地,致力于为会员单位打造学习、培训、交流的平台。近期,为防止疫情扩散,大多数企业目前选择线上协同办公,在这期间,羊盟将共享一系列面向设计企业各方面培训公益免费课,战“疫”学习两不误。


点击文字链接查看更多羊盟线上公益课回顾

《斯里兰卡国宝级建筑大师巴瓦的酒店建筑设计作品与照明的关系》

《当前形势下房地产政策及市场变化趋势及对应策略》

《疫情之下,企业财务该如何面对严峻挑战》

《疫情防控期间企业用工热点解析》


3月24日晚羊盟与ADU咨询共同举办,搜狐焦点协办的“羊盟线上公益课:设计公司如何活下去”公益讲座圆满开展,累计观看21万余人次,广受关注。特别给大家整理了本次讲座的五大内容,帮助设计公司思考疫情后的活法。
羊盟已推出多个线上公益课,未来将连接更多外部优质资源,敬请期待未来推出的课程。



直播回看可点击本文右下角“阅读原文”
或输入以下地址:
https://zhibo-focus.sohu.com/gz/zhibo/99545.html
预计阅读时间20分钟,内容较多,干货也较多,请耐心阅读。

大家目前都身处疫情之中,如果不是疫情今天可能也没有线上的这次讲座。大家关心疫情,一方面是因为对目前的工作造成了一些困难,另外也非常担心在疫情过后对整个经济,包括我们设计行业有什么样的变化。
 

疫情后的经济
三种可能性
 
疫情过后的经济从人类历史上看大概有这三种可能性:
1、回到正常轨道。
疫情有开始也会有结束的时候,不管时间持续得有多长。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就经济谈经济来说,还是有可能回到由经济本身来解决经济的问题。据说1992年克林顿当选总统击败老布什的时候说过一句著名的宣言:“笨蛋,根本问题是经济。”也就是说,我们很多其他方面的问题最终需要通过经济的渠道去解决它。


经济回到原有的正常轨道并不是说没有变化,其实会有很多变化。疫情之中暴露了很多的社会现象,激发出很多社会的隐忧,也许需要从经济的角度尝试如何去补救。经济系统中多了防疫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底层要素,原有的经济结构自然会发生相应的调整。

经济规则中非常关键且根本的玩法是“什么都要算账”。疫情来了之后各种伤亡,医院不堪重负,社会经济也停摆了一段时间,那么疫情后我们为了避免类似疫情再次发生就无限制增加防控措施吗?不会,经济是要算这笔账的。比如说人寿保险公司,要算一条人命值多少钱,如果没有这个参数,保险的费率怎么定?经济史上发生过一件事,几十年前,美国某汽车公司由于一个小部件的问题造成了死亡事故,大家都提醒这家公司把同款车辆召回。但这家公司算了一笔账:这件事可能会导致多少人的伤亡,如果给这些人赔偿的话,从经济角度是否比召回更“合算”。最后他们发现不召回为好,因为召回所导致的成本非常高。当然这是那个时候的算法。如果这件事放到今天,可能这个账算不过来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进步,人命可能越来越值钱。在这样的基础之上,社会经济的各个部门、各个企业会重新调整基本的账,人们为了防范应该投入多少,而不是无限制地投入,投入到什么程度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状态。

像512地震之后,我们会感觉到房屋是否有安全上的问题,是否需要安全鉴定然后进行加固。但所有的房子都会加固到8级抗震吗?显然不是。不是想不想的问题,而是经济账算不过来。所以经济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解决办法,就是用算账的方式解决经济系统的问题。

当然会有很多变化。比如城市建设史上的东西跟历史上发生过的危机有关,比如洁净用水就是与瘟疫相关的,所以城市要有自来水供应,还有排水、污水处理系统、垃圾处理系统等等。这些都变成了日常生活的中的应对措施而不是暂时措施的话。还有,技术发展到今天,高科技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的技术基础,与几十年前、几百年前的解决办法不一样,高科技在这个时候也会发生很重要的作用。

总体而言,这是我们非常希望看到的,并且愿意接受的。回到正常的轨道,从经济角度来说去尝试一些措施。其他的方面政治、社群同时采取措施。当然这是良好的愿望,有时候它可能不会简单地回到正常轨道。 



2、变成一种催化剂。

催化剂的意思是原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之下已经产生了社会在运行过程中交织在一起的矛盾、冲突、痛苦、纠结,通过疫情加速了演化。这种加速的演化就不是我们原先回到正常轨道上的一种变化。这时,问题的迭代非常快,导致我们眼花缭乱、不知所措。我们现在好像就是这种感觉。疫情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实在太多,谣言或者假消息更多,隔几个小时或晚上睡一觉起来,一翻手机,这个世界好像就变天了,被搞晕乎了,给我们产生很大的困惑。

催化剂在人类历史上已经出现过很多次,比如1929年开始的美国大萧条,它催化了纳粹德国的出现、希特勒的上台,催化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出现。1918年西班牙流感,现在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当时西班牙流感的进程有点像,据说死了5000万人,催化了一战的结束。如果没有西班牙流感一战也会结束,但可能没那么早结束。有时候一件事情的爆发,不一定对整个系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会引发系统中很多事情的连锁反应。



3、成为导火索。
就是原有的矛盾、冲突、痛苦、纠结已经到了一个爆点,只不过因为疫情而造成了爆发,这通常是非常糟糕的情况。1914年,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刺导致一战爆发。如果疫情变成导火索的话,那么就意味着现在社会已经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矛盾爆点状态,但这个可能性不大。
 

如果用三个词来形容这三种可能性的话,对应的是演化、激化和颠覆。



复杂系统
建筑师处于底层还是上层?
 

不管是哪种方式,我们回头还是要看经济。如果我们用复杂系统(而不是机械系统)去看经济现象,大概能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三种可能性。

什么叫复杂系统,复杂系统不是简单的线性、逻辑清晰的系统,是交织在一起的、给人感觉是一团乱麻的状态。复杂系统很难说清楚,也没有人能摸得清楚,但不是说我们不能去认识它。这里用马斯洛需求层次论来举例,人类的需求是非常复杂的状态,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说不清道不明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从生理需求到最高级的自我实现。用这样一个角度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复杂系统。

第一,复杂系统是有层次的。人类需求再复杂,也是从最基本的需求慢慢进阶发展到更高级层次的需求。

第二,层次之间的要素是相互流动和连接的。每一个需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与同层次和其他层次的要素之间都有复杂的连接,或者我们想象不到的连接(潜意识)。每个人的连接也都不一样,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的连接方式及要素之间的流动是有差异的。

第三,任何复杂系统都会慢慢变得越来越复杂,即复杂化。复杂有多种方式,第一种系统内部会产生更多的要素、更多的连接,比如说疫情期间,防疫就会作为一个要素穿插进经济生活中的各个层次,然后会产生与其他要素的连接,所以系统内部就变复杂了。从外部看,系统本身会往更高的层次发展,同时也有往下发展,就是让我们的基础更加扎实。从横向角度来说,广度也会越来越扩大。所以复杂化可能在我们的认知上大概包括三个层次,往上往下、往左往右还有内部的要素、连接的建立。



这里我们特别要搞清楚,层级高和低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复杂系统之中并不是高层级去统治低层级,那是机械思维的理解。在复杂系统中,低层级实际上意味着作为先出现的东西去支撑更高级东西的出现。比如人类文明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是城市的人口,城市人口越多一般来说就意味着文明程度越高,还有艺术的出现也表示文明程度越高。那么城市人口怎样多起来的呢?这需要很多的先决条件,举一个例子,人需要摄入蛋白质,要能吃到肉,如果吃不到肉的话那城市人口的增长是会遇到瓶颈的。那怎么样让城里人吃到肉呢?以前没有冷冻技术,要把牛、羊赶到城市,现场屠宰。这个方法导致供应量和质量很成问题,直到19世纪后期,冷冻技术的出现,人们可以远程在养牛场就把牛屠宰了,然后冻起来,用火车运到城市,这个时候城市就具备了人口规模扩大的基础条件。如果我们把城市人口规模作为更高级层次的一个表现,那么就需要大量非常重要的底层技术出现。前面提到的自来水、下水道等等这些都是底层非常重要的技术,如果缺少底层技术,上层次要出现就很困难。所以在复杂系统里上层不是统治下层,而是下层为上层次的出现创造了先决条件,而且是不断流动的。所以我们要用这个角度去理解复杂系统。

对经济和其他社会现象,原先我们更多的是简单的机械思维去理解的,而不是用复杂角度去理解。如果我们现在尝试用复杂系统去理解经济,包括企业管理、我们的产品,现阶段有三点可能是比较重要的:

1、特别要重视底层单元;
2、异质发展,就是不同的层要干不同的事;

3、分层决策。



我们从经济角度去看底层和上层也很有意思。前两天有人和我讨论说“陈老师,如果疫情产生了一定的经济危机,不管是长期还是短期的,那么什么样的行业,什么样的工作会比较安全呢?或者更有保障性?”我说:“底层,越是底层越有可能有保障。”他问:“什么是底层?”从经济角度去理解底层就是为整个经济提供基本条件的企业、行业,比如说电力设施,任何企业都要用,现代社会早就离不开电力了,因为我们早就进入电气时代了。再比如说现在我们进入互联网时代,那么与互联网基础设施相关的,不论是通信、IT,我们现在人人几乎都离不开微信,或者诸如BAT这样的公司,这些公司已经不是简单的企业,它提供整个社会经济的基础条件。如果少了这个认知你也许就抓不清楚经济的脉络。所以越是大的公司,当他成为整个社会经济的底层单元、底层行业的时候,相对而言是比较稳固的。当然它是为其他行业、其他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其他行业需要根植在他们之上。所以作为底层的这些行业貌似有垄断地位,但当他们奠定了一定社会基础之后,他们反而没办法用垄断企业的那套无限制地用追求利润的方式去实现利润增长,因为那个时候无论是法律还是听证会都会限制他的价格不能随便涨。就像我们现在自来水公司不能随便涨价,电力公司也不能随便涨价,如果随便涨价很多人就没办法生活了。

说到这里,肯定很多人要问“咱们设计行业属于底层还是上层?”应该说我们设计行业总体属于高层次的,越低层次可能越不需要建筑设计。人类文明刚刚开始,哪有建筑师呢?建筑师本来就是经济到了一定条件之后,才出现的一种需求,再后来才成为一个行业。所以建筑设计并不属于社会的底层行业,他会处于比较高的层次。高层次也有好处,越高的层次往往代表着文明更高的等级,同时也能够在经济中获得一定的溢价能力。如果没有各种各样的危机,建筑师相对而言可以活得踏实和稳定的一种职业。

如何应对危机
6个月备用金+塑造适应能力
 
如果我们把一个经济体,包括一个社会看做一个复杂系统,我们设计公司在经济中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我们如何应对危机?首先要搞清楚设计公司有什么样的特征。
1、我们大部分设计公司干的是B2B业务。除了一些家装企业有2C的特征,大部分建筑师、规划师、景观设计师、室内设计师做的都是以B2B为主。
2、我们设计公司属于轻资产公司。设计公司把资产负债表拿出来看基本上没什么资产,我们要有的话,就是人的大脑,我们是智力型行业,不是重资产的行业。
3、我们的输出的产品或项目都是定制的。客户要与我们签合同,我们才做设计。



那么这三个特征导致我们在财务上,在面临危机的时候有两个重要的特点(B2B暂时不说),轻资产表现为是融资能力差,所以设计公司挺好玩的,基本上没有什么借贷、欠款,实际上很多时候也不知道借了钱干嘛。有些设计行业的公司要上市,还得想办法到银行借点钱,但其实财务上不需要。第二,定制化意味着可变成本比例高。客户下了订单,才有成本发生,没有订单(设计合同),很多成本就不会发生。比如说税金、差旅费、奖金等,有的公司搞提成的就更明显了,如果没活儿大家都没提成,最多有个底薪,有的公司更极端连底薪都没有。
靠融资能力差、可变成本高,我们如何应对危机呢?我的观点是准备做到这两点:
第一,尽可能准备6个月的备用金。如果公司进账出现了暂时的困难,但整个宏观经济没有太大变化,公司仍然能维持6个月正常的资金开支,如果能做到这点一般来说没什么大问题。如果我们发现有危机,经济形势不太好,不仅是6个月,未来会出现困难,那么实际上6个月备用金可以延伸更长时间,因为我们的可变成本比较高,大家可以从工资、奖金、税金等各方面做出调整,6个月备用金用9个月问题不是太大。
那么我们能靠备用金度过危机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家里有再多的粮食都不可能过一辈子,终归有弹尽粮绝的时候。我们还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体之中,设计公司要塑造自己的适应性,这种适应能力是有机组织的特长,所以有机组织的适应力是我们真正应对危机非常重要的根植于企业自身的一种方法。而不仅是靠备用金,当然备用金是“家里有粮,心里不慌”,心里是踏实的,但不能永远靠这个。



有机组织的适应力
外部产品力+内部底层单元自主能力
 
有机组织适应性指的是什么?其实有机组织的方式正是应对复杂系统的。有机组织适应性在我看来有两个方面,第一个,对外要有产品能力。人就是一个有机体,是自然界比较高端复杂的有机体,作为一个有机体不光存在于自然界,作为个体还要在社会中生存,别人会问你“你有什么特长?”,其实问企业也是一样,公司有什么特长,这就是所谓的产品能力。一个设计公司如果在设计的1.0时代,过去供不应求的时候,我们只要会做设计就可以了,但现在越来越多设计公司需要对外彰显出某些独特的专长,这就叫产品能力。



什么叫产品?简单来说就是:同类型项目的集合。设计公司、设计师做了很多项目,如果项目有类型上的相似性,把这些集合起来就产生了产品概念,有了产品概念我们在品牌、技术、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就可以长期积累,就慢慢有了产品能力。ADU针对设计公司产品提出了一套独特的设计产品创新模型理论CMTBU,从概念的提出到建模、试推、体系化到产品升级,这需要经过三天两夜的课程才能大概掌握这套方法。这里不详细展开。



我们可以简单看两个ADU学员的案例。第一个是北京阿普贝思景观设计机构,这是2015年他们自己做的雨水花园,我到北京去他们那都很愿意到花园里站一站,小花园不大,不到100个平方,是他们自己设计、施工,春夏秋冬生机盎然的一个状况。雨水花园不仅是他们系列产品之一,同时也是一个基础产品。有了这个底层单元之后,他们现在主推的另一个产品是雨水街坊。



第二个是上海力本设计,他们做教育建筑设计,特别是中学。他们创业的时间不长,也才5年多,最初创业时还想着什么都干,住宅、商业、办公、教育建筑都干,甚至是大型的交通建筑也想干。说得不客气一点,我直言认为这样干下去不会成功。通过不断地互相沟通,后来他们在3、4年前开始全力聚焦教育建筑,慢慢在技术上的积累,客户对他们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建立起一定的行业地位。前两天和我交流说他们的设计费还在提高。我们感觉到这个行业形势不好,很多公司设计费价格都保不住甚至要降价,但他们一个小小的创业才5年多的设计公司,人员也不多,居然还在涨价。这就是产品力量足够的话,会给我们提供很多企业发展的条件。



刚才谈到的是一种有机思维,有机思维可以用在产品开发上,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我很少看电视剧,但因为疫情,前段时间看完热播剧《安家》。我们一般想到房产中介的门店就是卖房子的,是比较简单的状况,一帮员工在那等着客户上门或者出去找客户,但安家天下静宜门店很有意思,街坊们买菜可以把狗寄存在那,可以代收发快递,小孩放学可以到会议室写作业,我觉得徐姑姑想在这里建立一种新的连接,就是把原来看似与卖房子不相关的事情,而用社区化视角去看的话,他希望把这个门店变成一个小型社区中心,这个定位自然就会生发各种新的连接。这种连接是横向的,元素之间本身不相干,然后看门店的性质本身能不能产生变化。当然这是一种相对粗浅的思考,也许这事能玩得下去,也许玩不下去,不知道,但是他起码做了这样的尝试。如果将这种连接进一步衍生的话,那么就有可能产生一种跨界的思维,它不是一种简单的本行业解决本行业的问题,是试图用本行业的方法、技术解决其他行业的问题。建立新的连接,是有机组织面对复杂系统的时候可以尝试的一种产品创新的方法。



这里还有一个更明显的案例就是城家公寓,徐姑姑想做一次升维。在复杂经济系统里,把原先只有居住功能的公寓提升到社群、社区的层级,他希望做咖啡馆、洗衣房、厨房、小剧场、KTV、会议室等这些社区功能植入,把公寓变成一个微型社区。把公寓从一个相对低层级往更高的层级去放,能不能成功,不知道,他是想做升维的。
其实延伸说一下,不仅仅有产品的升维,还有产品的降维。自从有了《三体》,很多人和我谈到“降维打击”,但如果不用有机去思考的话,可能会搞不明白什么叫降维。实际上无论升维还是降维,你都要真正扎实地理解底层单元的真正价值之后,才有可能把升维或降维做好。其实在我们这个行业中,升维和降维都有很多机会。最近有朋友与我聊天也谈到,我们大部分设计公司都忙着做房地产公司的业务,但实际上别忘了,除了房地产公司,非专业客户存在大量的空间,实际上非常需要我们去尝试理解他们的困难,通过跨界的思维去理解他们的需求。我们在房地产市场中非常成熟的经验,能否帮助客户解决问题,获得成功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讲过很多次课,经常问大家:好像没有听说哪家设计公司比较擅长与快递行业发生联系,做他们的业务,有没有哪家设计公司专门研究过快递行业的发展?比如通过这次疫情,快递行业获得了非常好的发展机遇。但是快递业很多状况需要我们设计师去改善、提升,需要帮他们的忙吗?我觉得可能是需要的。比如大部分快递网点看起来是非常糟糕的,快递网点是快递行业非常重要的底层单元,一个快递公司可能有成千上万的快递网点,但是网点的管理,所需要的硬件设施合适吗?我不知道有没有人从建筑、景观、室内角度,包括它的流程角度去尝试理解快递行业,并且帮助他们做得更好。其实快递行业所需要的东西,我们作为设计师可能在面对开发商的时候已经解决了无数的类似的问题,但是我们没有去重视。换一个角度可能会给我们提供很多机会。所以升维和降维都需要我们从底层及跨界的角度去思考。
当然刚刚举的两个案例,静宜门店和城家公寓设想很美好,最后还是要回到经济的命题,就是财务帐是否算得过来。我个人觉得,这两个创新在现实中可能未必能算清财务帐。倒不是创意不好,而是上海的房价太贵。不过如果能算清,那也许是一个很好的产品。所以对外看产品,每家设计公司都该尝试自己的产品出路。



第二个在内部底层单元的自主能力。我们从内部管理上要让我们变成一个有机的设计公司。内部底层单元有哪些?一般从人力资源角度来说员工就是底层单元,从业务层面来说项目经理就是底层单元的代表。他们究竟拥有多少自主权呢?在很多设计公司管理上,都没有把这件事作为非常重要的点提出来。我们往往按照机械的方式,上层领导对底层员工或项目经理都有一票否决权,都有否定他们决定的权力。但有没有哪些事情是由员工或项目经理自己决定,而且不允许上级“一票否决”的呢?这个是激活底层单元非常重要的管理出发点。这是需要管理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未来的个人与设计公司
T型人才与T型公司
 
底层单元的自主能力不光是自主权释放的问题,还有一个是员工有没有相应的能力去行使这个自主权。员工在这个层面上也要去思考,我们应该要成为怎样的人才?我觉得未来人才是T型人才。T型人才简单的解释就是:视野足够宽广(T的横),做事足够专注(T的竖),一横一竖特别重要。找到自己专注的点,也并不容易。我现在50多岁了,大概到40岁才明白我该干什么,什么是我喜欢干的,才创立了ADU到现在12年了。所以找到这个点并不容易,但一定要尝试寻找。你要没这个意识,永远都找不到。有这个意识就努力找到那个点,喜欢它,有能力去干好它。横向是视野,怎么样拓展我们的阅历和视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各种各样的人交流,各种事情都可以去尝试,这些都有可能帮助扩展我们的视野。对我来说有效的办法是看书,疫情期间,最近40多天看了三十本书,是很享受的过程。个人有不同的办法去拓展视野面,找到专注点。千万记住,视野拓展不是要把精力分散。
前段时间写的一篇文章“哥看的不是历史,哥看的是管理”,是我看的一套丘吉尔关于一战的回忆录。虽然是讲一战历史,但我实际上看的是丘吉尔作为一个英国政府中的高级管理者,如果看待一战,经历的那些事,如何用管理的思维去理解他。我看的书各种类型都有,管理类的并不多。但我都是从管理的视角去看书的,这也是T型。
这个T型同样可以形容设计公司。设计公司的产品能力也是T型。我们有很宽广的视野,但是专注点在我们的核心产品。


有了这样一种内部底层单元的自主性,就有可能让公司从常见的机械组织变成有肌组织。左边列了一些有机组织的特性,最大的特点是适应力。右边就是传统的机械组织。如果不理解有机与机械,有可能会不由自主按照机械的逻辑在建立自己的公司。可能右边的一套东西是大家想要的。那么讲完这些,现在大家想要变成左边的吗?
联合主办单位


 



协办单位



更多资讯,请关注“羊城设计联盟”、“ADU咨询”、“搜狐焦点”微信公众号。
本文转载自“ADU咨询”,已获授权,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广州市空间设计协会 版权所有
扫码关注我们